跨界融合 助力數字教育前行——澳科大校友林通的故事

林通

澳門科技大學 商學院

2025屆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

澳門科技大學數字創新與人文教育研究中心聯席副主任

澳門數字媒體創新生態協會理事長

網龍網絡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

網龍數字教育小鎮總經理

倘若你對遊戲公司高管的印象仍停留在“深耕虛擬競技、專注玩家體驗”的單一標籤,澳科大高級管理人員(EMBA)校友、網龍網絡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網龍)副總裁林通的故事,或許會帶來全新啟發。他成功主導建設福建省級特色小鎮——數字教育小鎮,這裡沒有虛擬的魔法與寶劍,卻有AI技術、全球合作與未來教育的真實探索。如今,他更憑藉“跨界思維”,將創新孵化延伸到數字文娛、職業認證培訓、電競俱樂部,帶領團隊探索數字業務出海的更多可能性。

求學選擇:雙重躍遷驅動

2022年,已擁有酒店管理學士和電影製片碩士學位的林通,意識到數字教育需多元知識融合。他希望拓展商業能力,澳科大的前沿商科知識、跨行業的課程設計,加上澳門作為連結“一帶一路”和葡語系國家橋樑的位置優勢,契合其“提升戰略思維與搭建跨學科網絡”的雙重目標,因此他選擇就讀澳科大EMBA項目。

▲林通EMBA畢業照

求學期間,林永佳教授的指導令林通受益匪淺。“她不僅是學術導師,更像是職業明燈。”林通回憶,選課題時,林教授在體驗營銷理論上的指導為他案例分析打下基礎。最難得的是,林教授總鼓勵他把過去的經歷串聯起來,去探索“教育與科技”、“藝術與科技”跨界融合的可能。“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更是創造投入與感受的體驗”,這一理念成為他後續工作的核心。

▲林通(右四)在2024年“中法之春”浪漫星球活動開幕現場

在澳科大國際化的環境中,林通跨文化溝通能力大大提高。課堂組隊討論、模擬全球商業談判等實踐活動,進一步提升了他在這方面的能力,使得他在2024年“中法之春”系列活動的網龍數字教育小鎮藝術家駐地項目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面對中法團隊在時間安排、進度和標準上的分歧,他運用在澳科大學到的溝通方法:理清雙方核心需求,提出分步驟優先解決緊急問題的方案,推動項目圓滿完成。他說:“澳科大教會我的,真正的全球化不是消除差異,而是要理解和欣賞彼此的不同。

職業發展:跨界現價值

回首職業經歷,林通表示:“我很榮幸加入網龍這一家創新企業。”林通提到,網龍在中國遊戲市場進口主導的背景下堅持自主研發,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2025年網龍中期報告顯示,公司上半年收益達23.8億元,表現亮眼。

2010年,網龍投入教育業務。“一家為教育理想投入的企業,與我的價值觀高度契合。”網龍教育構建起硬件、軟件、平台與資源的多維體系,覆蓋學前至終身教育全階段,業務遍及192個國家地區,服務超1.5億用戶。

2018年,林通主導打造“數字教育小鎮”,成為職業關鍵轉折。這一位於福建、規劃3.91平方公里的項目,旨在打造“世界未來教育之都”,融合AI、教育、文創與政府協作,無先例可循。他推動集團將遊戲技術應用於教育內容重塑,突破技術整合瓶頸。

“最大的挑戰是對未知領域的戰略決斷。”面對這個全新的領域,林通沒有退縮,他相信“數字化轉型即破界創新”。當遇到技術融合困難時,他想到公司做遊戲的經驗,嘗試把教育內容設計得像遊戲一樣有趣互動,成功推動了項目落地,他也因此晉升為副總裁。這段經歷證明他跨領域思維的價值,也讓他深刻體會到:“職業成長就是要敢於走出舒適區,跨界就是最大的財富。”數字教育小鎮現已建成網龍教育動漫城、福州軟件職業技術學院等重點項目,成為網龍全球教育業務引擎,帶動超2萬高技能人才就業,匯聚3萬人生產生活,年均產值有望超120億元,助力數字教育“中國方案”全球推廣。

▲2023年3月14日,澳科大與網龍網絡公司戰略合作簽約,前排左一為林通

▲2024年4月12日,林通(左)與澳科大副校長唐嘉樂共同為澳科大數字創新與人文教育研究中心揭牌

▲2024年5月23日,林通(右二)在澳科大人文藝術學院(福建)影遊IP融合創新實踐基地揭牌儀式現場

▲2024年11月25日,網龍深度參與2024 MUST華語青年電影節暨金雞澳門影展,右二為林通

基於跨界整合能力,林通推動網龍與澳科大2023年戰略簽約,2024年落實三大成果:4月揭牌“數字創新與人文教育研究中心”,5月建成閩澳首個“影遊IP融合創新實踐基地”,11月共同舉辦“MUST x EDA全國大學生新視聽創作大賽”。這些舉措將學術、產業與研發結合,推動技術轉化,打通人才發掘、培養與輸送通道。“希望借助澳門區位優勢和網龍全球資源,推動閩澳數字技術合作,助力澳門融入‘數字中國’戰略,帶來更多發展機會與國際聯繫。”

行業洞察:教育與未來

林通認為,科技正推動教育向“個性化體驗”進化:“元宇宙創造沉浸課堂,讓偏遠學生參與虛擬實驗;AI實現因材施教,助教千人千面學習。”網龍實踐表明,元宇宙課堂提升學生參與度30%,AI工具提高學習效率一倍。但他強調,核心變革是思維轉變——教育中心不是老師教什麼,而是學生需要學什麼、如何學得更好。

未來,‘教育即服務’將愈發普及。”技術使教育更易獲取、有趣、高效,改變社會人才結構,他建議學弟學妹關注新技術應用,保持終身學習,勇於跨界合作。他也提醒挑戰並存:“需防科技加劇教育不公平,優越者能用科技,較差者無法享有。科技道德問題也應盡早應對。”

▲2025年7月14日,林通(左一)陪同澳科大副校監、校長李行偉(左二)參观網龍網絡公司

回首與寄語

林通畢業後積極籌備EMBA校友會.jpg

▲林通畢業後積極籌備EMBA校友會

回顧澳科大歲月,林通認為最寶貴的收穫是三點:跨界思維、全球網絡,以及“創新無畏”的精神。“EMBA課程給了我戰略框架,導師和同學成了一輩子的夥伴,校友會活動鍛鍊了我的領導力——但最核心的,是學校鼓勵我們‘敢想敢試’的氛圍。”

給學弟學妹們的建議,他濃縮成一句話:“擁抱不同領域的知識,深入挖掘你能創造的價值。

從澳科大的課堂到數字教育的前沿,林通用跨界勇氣與整合智慧,在教育與科技的交匯處開辟新路徑,印證了“真正的成長始於超越邊界”。這種不斷探索、勇於嘗試的精神,也正是許多澳科大學子共同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