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在一起 -- 澳科大深圳校友会首聚之随笔

我们一直在一起
     -- 澳科大深圳校友会首聚之随笔

alumni1500311-1

alumni1500311-1

  

写在前面

         前不久的某个晚上,我被拉进了一个全是澳科大深圳校友的微信群,翻了一下名字,基本上没有认识的人,但我很开心。

         还记得几年前入学的时候,很少能够认识来自深圳的校友。现在,很惊喜,很感动,想不到能找到如此庞大的组织。

 

首次相聚

         “我们什么时候聚会呀?”我静静地看着人数不断上涨的微信群,有很多小伙伴在群上问道。

         终于,大家最期待的聚会终于发生了:50人相聚在深圳香蜜湖体育中心,却和微信群200多人一样的热闹。

         从黄昏的高尔夫挥杆,到夜色来临的饭桌起筷,我们并没有在意球的轨迹和佳肴的味道,大家全程关注的是同城的小伙伴们,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像是三代人的相聚。我们聊八卦,聊生活,聊工作,聊昔日澳科大的记忆,彼此在深圳这近两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找到各行各业相似的圈子,发现大学校友和我的小学同学是高中同学这类的事情已经一点都不意外了。

         我们这里有01年入学的大师姐,也有11年入学还没毕业的小师弟,横跨10年的友情相聚,见证了10年间科大的进步,也给予了我们每个人玩命般的成长速度。我们问大师姐01年的科大是什么样的,再听小师弟说如今的科大。

     大师姐说:“那时候科大可美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原来在01年的科大背山靠海,面前是一大片红树林。很小的校园,很少的学生,全校都认识,那是我们都觉得不再可能发生或者很神奇的事情,就像是远方传来的另一个故事。

         在10年后的今天,随着大环境的发展,一整条星光大道充满着澳门特色,学生餐厅越来越豪华,小师弟说学校正在空地上建10余层和20余层的新教学楼和新宿舍,也不知是谁在后面接了一句“没有电梯”。 

 

以前和现在

         几年前,我们背著书包,拖着又大又重的行李,来到中西方文化融合交汇的城市,走进陌生的校园,办理新的手机号码,认识新的宿舍室友。我们谁都不认识,从零开始了一段奇妙而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涯。我们参加社团,组建自己的小团队和兴趣小组,我们一起在食堂吃饭,在球场上挥洒青春,曾在迷失中找到方向,同时也参透许多道理......

         现在的我们,可能早就和学生年代的那个Ta组成家庭,可能在即将毕业的季节找到事业的方向,可能从学校到社会中跌倒再辗转成长。我们一起相聚在这座城市,找到组织,找到相亲相敬的小伙伴。于是,聚会不断。

 

写在最后

       “我们是澳门的常青藤。”

       “通讯录大家都填了吗?”

       “我们再来个单身派对好不好?先自己人内部消化一下。”

       “我以前怎么不认识你,现在认识真的很有缘。”

       在此起彼伏的聊天声中,有人突然提及元宵节将至,年还未过完,于是大家就轮流发微信红包,尽管可能只是2G信号,抢没抢到都是一样开心。这画风多美。

       这时,微信群出现很多类似的话“什么时候再来一次,我也要去,这次没去好可惜”。我们一直在一起,什么时候聚,都可以。

     我们是科大人,我们见证科大的历史与成长,我们顶着科大闪耀的名号,我们带着这份骄傲在深圳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