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求索之心,臻致遠之境——澳科大李中俊校友的故事
李中俊
創新工程學院 2019屆理學博士
科睿唯安(Clarivate)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博士後
緣結澳科大,篤學力行不負韶華
2022年11月,權威學術評價機構科睿唯安(Clarivate)公佈了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旨在表彰世界各地具有影響力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學者。其中,澳科大培育的博士生李中俊首次入選全球跨學科領域榜單的高被引科學家。
▲澳門科技大學4位學者入選科睿唯安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分別是王俊特聘教授、張康講座教授、王建州教授以及李中俊博士
從2018年榮獲澳門研究生科技研發獎到入選科睿唯安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一路以來,李中俊表現得十分謙虛,坦言:“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讓我頗感意外,同時也感到了壓力。因為做的是交叉學科,自己目前的一點成果仍有很大的深入研究空間。這次入選固然是對我以往研究工作的認可,增強了研究工作的自信心。”
▲2018年李中俊博士(左三)獲得澳門特別行政區研究生科技研發奬
▲澳門特別行政區研究生科技研發奬奬狀
李中俊與澳科大的結緣,多少有點機緣巧合。2016年擇校時,因聽同學的推薦,李中俊就對澳科大進行了深入瞭解。澳門是一個美麗、開放、充滿愛、多元文化匯聚的城市,而澳科大是一所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大學,崇尚學術自由,學風優良嚴謹,師資力量雄厚,對學科建設、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有深厚根基、特色優勢和創新舉措,是他理想的求學之地。當時資訊科技學院的電子資訊科技專業深深吸引了李中俊,該專業既是他心儀的方向,也與他之前的專業背景相關。
▲李中俊(後排)參與博士學位論文畢業答辯會
對於李中俊而言,在澳科大求學的三年,是找到心之所向並為之不斷奮鬥的三年。當問起李中俊在澳科大學習最難忘的記憶時,他回答的便是那次上論文寫作課,創新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張渡院長安排每人上台做個簡短的報告,讓有願意組織這次匯報的同學把名字寫在A4紙上。那張A4紙在下面轉了一圈傳回到講台,張院長拿過來湊上去一看,瞬間瞪大眼睛:“Oh! It's blank! Do you think it will waste you a lot of time? I'm very disappointed.”當時正好趕上下課,張院長看起來很生氣地大步跨出教室,台下的學生們面面相覷。十分鐘後張院長又笑容可掬地走進教室,苦口婆心地給大家解釋這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後來有學生主動報名組織匯報活動。”通過這節論文寫作課,李中俊明白到,雖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但如果不抓住機遇,那麼就很難在一次次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更不可能有被「挖掘」的時刻。澳科大是充滿無數可能的地方,也希望看到這裡的學弟學妹們都能把握好每一個鍛鍊自己、能讓自己「發光」的機會,勇敢地表現自己。
科研路漫漫,深耕二維材料沃土
李中俊博士主要從事二維材料在傳感和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研究,基於黑磷和硒化銦這兩種材料的光電感測器,主要應用於核酸、水中污染物等的檢測。這一路走來,專業背景加上遇到的良師益友,使得李中俊有開展相關研究的機會。李中俊表示:“我從本科開始,專業都是與半導體材料相關的。如果半導體表面結合其他物質,在光照下出來的回應信號可能會發生改變,我們利用這一點,可以實現對目標物的檢測。我的碩士導師北京化工大學數理學院侯志靈教授、博士導師澳科大創新工程學院李建慶教授和張晗教授,他們的研究方向都是與光相關的。我博士後合作導師張圓教授,給我自由寬鬆的科研環境,鼓勵我在感興趣的方向發展。”
▲李中俊在實驗室進行形貌測試工作
然而,科研之路並非一帆風順,身為一位“科研人”,李中俊直言,價值百萬上千萬的大型設備,一般要委託其他單位進行測試。有時出來的測試結果跟預期的不一樣,個中原因有很多種,是樣品本身的問題,還是測試的問題。當然,這都是科研的常態,因為科研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需要在很多次的證偽中尋找有價值的東西。
▲李中俊在實驗室操作儀器
對於未來的科研道路,李中俊計劃從材料設計上入手,設計出穩定性高、靈敏度高的檢測器件,用於對生物標誌物、水質、氣體檢測的研究。目前基於二維材料的光電感測器還存在穩定性與加工成本相對立這一矛盾,致力於根據需要設計出相應的感測器,然後在低成本下提升穩定性,待有了初步結果,進行小規模試產。在李中俊看來,生命不息,研究不止,科研事業是終身化的。
回首求學路,情深囑後學
回憶起在母校求學的三年時光,李中俊感嘆那是一段有眾多溫情、難以忘懷的歲月,無論何時想起心中都會湧起一股暖流,這種溫暖是只屬於澳科大的情懷。這些暖心的回憶像夜空中的繁星,在黑暗中照亮闊別母校的遠行人。
▲(左起)李建慶教授、李中俊博士、張晗教授
在澳科大求學過程中,李中俊並非孤軍奮戰,而是團體的齊心協力、並肩前行,他十分感恩所遇到的恩師與同窗。李中俊回憶道:“外地做實驗期間,李建慶教授不厭其煩地教導我怎麼處理學校的日常事務,張晗教授鼓勵我在二維材料領域做前沿的研究,也學會“收”一下,意思是不要做的太寬泛。張渡院長認真地為我的論文指點方向,並給予許多很好的建議。梁維源師兄、仇萌師兄、張敏師姐、張斌師兄、謝中建師兄、邢晨陽師兄、井光輝師兄、任曉輝師弟、喬輝師弟、黃衛春師兄、黃凱師兄、曾樂力師兄、熊莎師妹、徐晗師弟等等,毫無保留地為我解答科研上的疑問。還有課題組小夥伴們,曹睿、吳雷明、馬定濤、趙勁來、李廣、胡海國、舒怡青、方漫琳、李冕傑、翟鵬、林志華、林志滔等等,他們身上充滿活力,和他們相處令我感到愉快。”
最後,李中俊想對學弟學妹們說:“恭喜你們成為一名澳科大學子,澳門科技大學是個很好平台,希望你們能夠秉承母校‘意誠格物’的校訓;既要有仰望星空的夢想,也要有腳踏實地的踐行,用堅韌不拔的毅力去探索真知,加油!”